师资队伍
系所职称:国际关系系、极地与海洋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教授 学科方向:政治学(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 研究领域:美国政治与美国对外战略、北极政治与安全、跨国移民政治学、国际关系理论 学位信息:法学博士( 复旦大学, 2001 年) 联系方式:wangchuanxing@tongji.edu.cn" />
同济任职
同济大学社科系讲师(2001)
同济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2003)
同济大学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登录入口教授(2012)
社会兼职
社会兼职:上海国际战略研究会副秘书长、上海美国学会副秘书长、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同济大学极地与海洋国际问题研究翻译从书主编。
荣誉奖励
国家海洋局极地办公室研究论文三等奖( 2011)
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论文奖( 2013)
复旦大学陈树渠比较政治发展研究中心研究论文优秀奖( 2015)
主要国际出访身份
美国国务院国际访问者/青年领袖项目(2005)
国家留学基金哈发大学费正清中心访问学者项目(2007-2008)
美国亚太安全研究中心(夏威夷)危机管理项目(2011)
美国国务院富布赖特高级访问研究学者项目(2013-2014)
同济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学法项目(2018)
中国-北欧研究中心高级研究访问学者项目(2019)
教育背景
1982年9月-1985年7月:江西省吉安师范专科学校英语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1991年9月-1994年3月: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语言研究所比较文学专业,文学硕士
1998年9月-2001年7月:复旦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关系专业(美国研究方向),法学博士
主讲课程
国际关系理论(本科)
美国政治(英文授课,本科)
国际关系理论专题(硕士研究生)
美国研究专题(英文授课,硕士研究生)
西方外交思想史专题(硕士研究生)
科研项目(按年份从近到远)
主持课题
1. 美国研究:同济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20大选年美国国内政治变化下的美国对华政策及我方应对研究”(项目编号:22120200353)
2. 国际移民研究:跨国移民的国际政治学研究(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课题编号18BGJ039)
3. “一带一路”研究:“一带一路”倡议研究: 国际体系结构变化视角,2015年同济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项目
4. 美国研究:人口变动与当前美国政党体系演变,复旦大学陈树渠比较政治发展研究中心2014年度项目
5. 北极研究:北极环境变化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课题编号10YJAGJW017)
6. 美国研究:美国国内政治与美国外交政策,同济大学2010年社科基金项目
重要参与课题
1. 中国外交研究: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研究,中宣部2020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特别委托项目(纳入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课题编号2020MYB045),“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历史演进与理论创新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2. 北极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重大项目“中美战略‘新边疆’的互动与博弈”(17JJDGJW003)子课题一“美国北极战略研究”
3. 北极研究:中国在北极地区实质性存在的路径分析,2014 年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资助项目,参与人
4. 北极研究:北极环境变化对中国国家安全影响研究(2011-2015),2011年中国海洋局和中国极地中心联合资助项目,子课题负责人
5. 北极研究:北极环境变化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2010年中国海洋局和中国极地中心联合资助项目,参与人
主持翻译课题
1. 学术著作翻译项目:变化中的南极研究趋势,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极地办公室2019年国际合作项目
2. 学术著作翻译项目:治理南极:南极条约体系的有效性和合法性,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极地办公室2017年国际合作项目
3. 学术著作翻译项目:北极政治、海洋法和俄罗斯的身份,国家海洋局极地办公室2015国际合作项目
4. 学术著作翻译项目:促使渔业协定发挥作用:协定签署后在巴伦支海的讨价还价,国家海洋局极地办公室2015国际合作项目
5. 学术著作翻译项目:国际合作与北极治理:北极治理机制与北方区的建设,国家海洋局极地办公室2013国际合作项目
科研成果(按年份从近到远)
(一)学术论文
美国政治与对外战略研究
1.“肯尼迪“和平队”的公共外交意义“,载《公共外交季刊》2019年 第2期,第63-68页
2.“美国民粹主义中的族裔问题——以2016年特朗普总统初选为例”,载《欧洲移民危机与全球化困境:症结、趋势与反思》,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188-201页
3.“The‘Enemy’Complex of Populism in American Ethnic Politics and Its Implications to Trump’s Policy”,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复旦大学《中国政治评论》), 2017 (3),pp.1-11
4.“美国民粹主义“敌人”情结根源及其对特朗普内外政策影响——基于美国族裔政治视角的分析“,载《美国问题研究》2017年第2期(总第25期),第64-78页
5.“英美孤立主义‘每况愈下’”,载《人民论坛》2017年10月(上,总第571期),第116-118页
6.“美国民粹主义及其在当代的新发展”, 载《2016年大选与美国内外政策走向(2016中华美国学会年会论文选)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58-73页
7.“移民问题与美国政治”,载《群言》2016年第10期:第33-35页
8.“人口变动与当前美国政党体系演变——从人口迁移角度进行分析”,载《 民主、制度与福利——2015年比较政治发展报告》,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5年7月,第93-137页
9.“ 人口迁移对美国政党体系演变的影响”,载《 美国研究》2015 年第1期,第66-85页
10.“国际体系权力来源变化视角下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调整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载上海社会科学联合会编:《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10月,第 901-916 页
11.“权力结构变化视角下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调整——兼论美国反恐战略调整的根源”,载张家栋主编:《美国反恐战略调整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时事出版社2013年6月,第19-37页
12.“社会平等与个人自由之争——对19世纪以来美国社会政治变迁一个剖面的分析”,载《美国问题研究》2010年第1期(总第10期),第73-87页
13.“美国第五政党体系中的两次少数派颠覆事件及其影响——从社会力量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载《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2009年第4期,第65-73页
14.“Cross Strait Relations since 1979 in the Context of the Sino-USbi-Structure”,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现代国际关系》英文版), Vol.19 No.2 Mar./Apr. 2011, pp.52-72
15.“布什主义的新标签: 道德民主现实主义”,载《美国研究》2007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D7《国际政治》, 2008 年第4期全文转载),第136-145页
16.“冷战后的中美政治安全关系”,载《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2003 年第2期,第15-19页
17.“外交政策制定中的美国国内政治学”,载《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 2002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 D7《 国际政治》2002年第7期全文转载),第42-48页
18.“利益集团与美国的外交决策”,载《国际观察》2000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 D7《国际政治》2000年第11期全文转载),第5-8页
北极政治与安全研究
19.“中国参与北极事务与中国北极战略制定”,载《学术前沿》2017年第6期(总第123期),第36-42页
20.“中国参与北极开发治理战略”,载《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14年12月,第116-127页
21.“北极治理:主体、机制和领域”,载《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2014年第2期,第24-33页
22.“北极地区安全维度变化与北极地区议题安全化”,载《国际安全研究》 (双月刊)2013年第3期,第101-115页
23.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2011年第3期,第1-6页
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外交研究
24.“Changing International System Structures and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Maximmilian Mayer, ed., Rethinking the Silk Road: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Emerging Eurosian Relations,Palgrave Macmillan,2018,pp.269-279
25.“‘一带一路’战略研究:国际体系结构变化视角”,载《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通途——同济大学“一带一路”专题研究报告集(2016)》,同济大学出版社2017年5月,第59-85页
26.“大国权力来源变化与大国崛起中的规范外化-内化——以中国崛起过程为例”,载《国际关系研究》(双月刊)2013年第6期,第15-25页
27.“国际体系变迁中权力的社会构建及其启示”,载杨洁勉主编:《构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体系——纪念1987年“上海国际关系理论讨论会”25周年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12月,第242-244页
28.“国际关系中的二元叙述”,载《全球性挑战和战略运筹》,时事出版社2012年5月,第60-77页
29.“The Gap between China's Self Constructed Identity and thatConstructed by Others in the Context of China's Rise”,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Vol.5,No.3, September 2012, pp.137-142
30.“现代历时性/共时性国际体系变迁中的结构性权力变化分析”,载《欧洲研究》(双月刊)2012年第1期,第115-127页
31.“区域安全竞争中的东亚区域主义——基于对欧洲/北美区域主义的比较分析”,载《当代亚太》(双月刊)2011年5期,第27-41页
32.“On China’ s Foreign Policy”,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现代国际关系》英文版) Vol.19 No.4 Jul./Aug. 2009,pp.85-94
33.“国际关系理论的范式及其命运”,载《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2006 年第2期,第92-97页
34.“从米尔斯海默看进攻性现实主义与单边主义的关系”,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 年第1期,第52-56页
35.“对伊拉克战争的建构主义分析”,载《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2004年第2期,第17-22页
36.“‘双层次博弈’理论的兴起和发展”,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5期,第36-39页
37.“制度效果:国际制度理论研究的新领域”,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4期,第16-18页
(二)译 著
1. 阿齐兹•拉纳:《美国自由的两面性》(Aziz Rana, The Two Faces of American Freedo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0)(第一译者、校译者),人民出版社2021年
2. 奥拉夫·施拉姆·斯托克、达沃尔·维达斯主编:《治理南极:南极条约体系的有效性和合法性》(Olav Schram Stokke, Davor Vidas, eds., Governing the Antarctic: The Effectiveness and Legitimacy of the Antarctic Treaty Syste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第一译者),海洋出版社2019年
3. 盖尔·荷内兰德:《北极政治、海洋法和俄罗斯的身份》(Geir Hønneland, Arctic Politics, the Law of the Sea and Russian Identity: The Barents Sea Delimitation Agreement in Russian Public Debate, Palgrave Macmillan, 2014)(合译),海洋出版社,2017年
4. 盖尔·荷内兰德:《促使渔业协定发挥作用:协定签署后巴伦支海上的交易》(Geir Hønneland, Making Fishery Agreements Work: Post-Agreement Bargaining in the Barents Sea,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 2012)(合译),海洋出版社,2016年
5. 约翰·米克尔思维特、阿德里安·伍尔德里奇:《右派美国:美国为什么独一无二》(John Micklethwait and Adrian Wooldridge, The Right Nation: Conservative Power in America, the Penguin Press, 2004)(独译),中信出版社2016年第6次印刷
6. 奥拉夫·施拉姆·斯托克、盖尔·荷内兰德主编:《国际合作与北极治理:北极理机制与北极区域建设》(Olav SchramStokke, Geir Hønneland, eds.,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Arctic Governance: Regime Effectiveness and Northern Region Building,London: Routledge) (第一译者),海洋出版社2014年
7. 约翰·J. 米尔斯海默、斯蒂芬·M. 沃尔特:《以色列游说集团与美国的外交政策》(John J. Mearsheimer, Stephen M.Walt, The Israeli Lobby and the U.S. Foreign Policy, New York: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07)(独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8. 约翰·米克尔思维特、阿德里安·伍尔德里奇:《右翼美国》(John Micklethwait and Adrian Wooldridge,The Right Nation: Conservative Power in America, the Penguin Press, 2005)(独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9. 安妮·霍勒《佛羅倫斯散步》(Anne Holler, Florencewalks: Four Intimate Walking Tours of Florence, Holt Paperbacks, 1983)(第一译者)臺北市:台湾聯經(民)88[1999]
(三)译丛主编
1. 《南极条约体系的有效性和合法性》,海洋出版社2019年,同济大学极地与海洋国际问题研究翻译丛书第四辑主编
2. 《北极政治、海洋法和俄罗斯的身份》,海洋出版社2017年,同济大学极地与海洋国际问题研究翻译丛书第三辑主编
3. 《促使渔业协定发挥作用:协定签署后在巴伦支海的讨价还价》,海洋出版社2016年,同济大学极地与海洋国际问题研究翻译丛书第二辑主编
4. 国际合作与北极治理:北极治理机制与北方区的建设》,海洋出版社2014年,同济大学极地与海洋国际问题研究翻译丛书第一辑主编